最近,刀郎的新歌《羅剎海市》超燃超爆,與論嘩然,專家解讀,意味深長,多個國家都有翻版演唱,全球播放率突破80億次,也有對號入座,也有說是針對娛樂圈。也許這就是歌詞的最后10個字“是我們人類根本的問題”,所以,或許這首歌的格局是很大的,穿透力是很強的。
本人不懂歌也不愛唱歌,專業學的是《鈦冶煉》,當過鈦渣電爐冶煉工人,干過很多工種,幾十年來,只是喜好把鈦與文字結合起來,在賦予鈦以生命與靈魂中釋放一點情懷,用腳步丈量鈦的情懷,耕耘鈦的情懷,抒寫鈦的情懷。走遠了,看多了,半徑延伸了,感覺鈦市場也是很微妙的。
鈦作為一個產業的發展,“喜新不厭舊”,那一定是好事,老廠要枯木逢春,新廠要錦上添花。然而,本世紀初以來,不管是海綿鈦也好,還是鈦材加工也好,只要有新的企業出現,老的企業就開始“防”。防什么呢?防技術被盜,防市場被搶,訪人才被挖。結果呢,技術該流失依然流失了,市場該分割依然分割了,人才該挖走依然挖走了。黑格爾《法哲學原理》有句話“存在即是合理”(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,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),這句話雖然我不是百分百贊同,但有好像有99%的道理。
產業的發展“喜新不厭舊”只是一種幻想,事實存在的往往是喜自己的舊排斥別人的新(應該是舊的固守與封閉)。因為新的企業出現多數站位高觀念新,如果新的企業實力再強,可能就會在發展中主導市場,自然老企業、弱企業就不高興了。這20年來,我就看見有老企業防著新企業的事彼彼皆是,當新企業成為老企業后又會與“姥姥企業”聯手防著更新的企業(這種現象一直在演繹)......這是一個惡性循環,當然其中也有清流,有的企業就是做好自己,誰也不防。因為,這樣的企業相信打敗自己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別人。我曾經在采訪中遇見過3個企業老板,他們非常自信地說,想學想看任由你,我腦海里面的東西別人永遠學不走看不見,你可以照葫蘆畫瓢,你卻沒法把“瓢”的精髓畫走。
結合當下“跌跌不休”的鈦市,實際上也是一次新舊理念的對沖,是蛋糕的重新分配,是市場的重新切割,甚至是優勝劣汰的重新組合,是“達爾文進化論”的又一次演繹,但長遠看,對中國鈦工業的長期發展必然是好事,對未來鈦應用的推廣必然是好事。比如,本世紀初當時只有兩家海綿鈦企業,因市場需求,新的海綿鈦企業雨后春筍,雖然市場被分割了,蛋糕被切開了,但中國鈦產業發展起來了,這期間有老企業關門,也有新企業熄火。同樣,近十年新疆湘晟海綿鈦起來了,近五年龍佰集團集團海綿鈦起來了,攀鋼海綿鈦壯大了,或許最近三、五年安寧鐵鈦海綿鈦也會發展起來。在這種情況下,短期看鈦市場會在折騰中陣痛,長期看必然會助推中國鈦產業的發展,因為規模的壯大對市場是有穩定性的——這就好比有幾艘“航母”壓陣對穩定市場必然有好處。所以,排斥“新”也好,不排斥“新”也好,“新”依舊在那里,依舊在助力中國鈦產業推陳出新的路徑上。
《禮記·大學》中有中國儒家經典“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,古人都知道與時俱進接受新事物,鈦產業的當下似乎更需要提升格局,布局長遠,迎接下一輪鈦時代甚至鈦革命重組整合的到來。因為,每一次調整都是為了中國鈦產業更好的發展——套用《羅剎海市》的歌詞穩定發展是我們鈦產業根本的問題。